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24 22:20:16
每經記者|楊昕怡 每經編輯|劉雪梅
在大模型這一時下最熱門的領域里,一家明星獨角獸公司想要低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近日,關于月之暗面的市場傳言頻出。界面新聞稱,在上一輪融資完成后,月之暗面創(chuàng)始人楊植麟通過售出個人持股已套現數千萬美元,創(chuàng)始人及相關人員套現金額在4000萬美元。此外,還有市場傳言稱,曾參與投資過楊植麟首個創(chuàng)業(yè)項目“循環(huán)智能”的前金沙江創(chuàng)投管理合伙人張予彤已從金沙江創(chuàng)投離職,將加入月之暗面。
對于上述兩則傳言,4月23日,月之暗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逐一進行回應,稱創(chuàng)始人套現的消息不實,月之暗面此前已公布員工激勵計劃;張予彤并未入職月之暗面。
獲得國內AI領域最大單筆融資的月之暗面,推出的Kimi智能助手只用了5個月就將產品可支持的無損上下文長度限制從20萬字提升到了200萬字,帶動“Kimi概念股”實現一波暴漲,Kimi智能助手今年3月的訪問量環(huán)比增長率達321.58%,甚至一度火到宕機。作為我國大模型明星公司的代表,月之暗面短時間內承接了令人眩目的光環(huán),獲得一眾資本、互聯網大廠和用戶的熱捧。
但這兩天的市場傳言所帶來的震動同樣影響巨大。資方是否應該冷靜思考,這些明星獨角獸身上可能存在什么樣的風險?
創(chuàng)始人套現傳聞不實
“公司成立第一年就套現這么多,這種情況并不多見。”在界面新聞關于楊植麟套現的報道中,有業(yè)內投資人如是說。
月之暗面在國內大模型領域已是不容忽視的存在,這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成立于2023年3月1日,現在才剛滿1年。資料顯示,2023年6月,月之暗面完成了超2億美元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機構包括真格基金、紅杉中國,投后估值約為3億美元。
月之暗面成立3個月就能順利募集到如此規(guī)模的資金,與其創(chuàng)始人的背景不無關系。月之暗面方面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創(chuàng)始人楊植麟是TransformerXL與XLNet兩篇重要論文的第一作者,兩者均涉及大語言模型領域的核心技術。同時,他也是中國35歲以下NLP(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引用量最高的研究者。
早在2016年,楊植麟開始首次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立了AI企業(yè)服務公司循環(huán)智能,并在2021年12月獲得了由博裕投資和紅杉中國聯合領投的3800萬美元融資,老股東金沙江創(chuàng)投、靖亞資本、真格基金、萬物資本等跟投。
此外,月之暗面的兩位聯合創(chuàng)始人周昕宇和吳育昕均出身清華大學,擁有Meta、曠視科技等知名科技公司的工作經驗。
“高配”的創(chuàng)始人團隊、豐富的創(chuàng)業(yè)經驗和嶄露頭角的Kimi智能助手,讓月之暗面在今年2月末完成了新一輪超過10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小紅書、阿里以及老股東跟投。本輪融資后,月之暗面估值達到25億美元。
資料顯示,楊植麟、周昕宇、吳育昕在內的5位公司創(chuàng)始成員為月之暗面的股東,其中楊植麟持股比例達78.968%,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0%的周昕宇為第二大股東。有媒體報道稱,為了保證創(chuàng)始人團隊保有絕對的決策權和控制權,月之暗面做了AB股處理。
伴隨著公司估值水漲船高,近日有傳言稱,身為月之暗面第一大股東的楊植麟通過售出個人持股已套現數千萬美元。月之暗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稱,上述消息不實,月之暗面此前已公布員工激勵計劃,可見官方信息。
市場馬太效應顯現
毫無疑問,即便月之暗面對此次套現傳聞予以否認,市場和行業(yè)大概率還是會對月之暗面的信心產生一定波動。
縱觀目前國內大模型創(chuàng)業(yè)公司,馬太效應已經出現——資本和市場資源主要集中在少數頭部企業(yè)手中。
例如,除了月之暗面,智譜AI在今年3月完成了新一輪融資,該公司2023年已累計獲得超25億元人民幣融資,投資方包括社?;?、阿里、螞蟻、美團、騰訊、高瓴等知名機構,公司估值超過100億元人民幣;《21世紀經濟報道》今年4月稱,AI初創(chuàng)公司MiniMax此前進行了新一輪大規(guī)模融資,阿里巴巴為核心領投方,當前估值已超25億美元。
對此,英諾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家認為大模型會是未來AI的底座,會有很強的規(guī)模效應,因此這個方向是大家都想要投的。但這個領域需要的錢太多了,不可能分散下來,就只能往頭部集中。
資本的集中押注必然會導致外界對少數頭部公司的極度關注,這些明星獨角獸公司的一舉一動經過市場發(fā)酵,最終都會反過來造成一定的市場反應。
近日還有一則傳言同樣引發(fā)了市場對月之暗面的關注,即前金沙江創(chuàng)投管理合伙人張予彤據傳將加入月之暗面。
記者查閱金沙江創(chuàng)投官網發(fā)現,目前團隊介紹頁面里已經沒有關于張予彤的信息。但同時,月之暗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張予彤目前并未加入月之暗面。
以月之暗面為代表的明星獨角獸公司在投資回報率上可能存在哪些不確定性?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沈陽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提及,對于面向C端的大模型創(chuàng)業(yè)公司而言,流量獲取的成本很高,難以企及互聯網巨頭在其現有平臺上應用大模型的用戶規(guī)模。
此外,王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新的應用場景還未被發(fā)掘,尤其是對于AI初創(chuàng)公司而言。現在很多應用就是把AI應用到過去已有的互聯網業(yè)務項目上,過去舊產業(yè)里的大玩家在這上面有客戶、錢、數據、人才、對場景的理解等一系列優(yōu)勢,初創(chuàng)公司很難補齊。對于初創(chuàng)公司來說,核心就是要創(chuàng)新,不要只服務既有場景和既有用戶,要去找到新的需求和人群。
翻譯
搜索
復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Copyright ? 2025 每日經濟新聞報社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使用,違者必究。
廣告熱線? 北京: 010-57613265,?上海: 021-61283008,?廣州: 020-84201861,?深圳: 0755-83520159,?成都: 028-865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