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11 22:40:27
如今,曾對杭州“獨有”的額外假期羨慕有加的浙江其他城市,終于有了同樣的“優(yōu)待”;而隨著更多地方開始加入春秋假浪潮,也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孩子放假,家長怎么辦?
每經記者|楊棄非 每經編輯|劉艷美
休閑消費正在成為我國服務消費的新增長點,而與之最為直接相關的問題就是假期。
最近的關注點出現在中小學春秋假上。近日,隨著紹興市教育局發(fā)布關于實施中小學春秋假制度的意見,至此,浙江11個設區(qū)市均已發(fā)布推行中小學春秋假制度的相關文件。這也標志著,浙江成為全國首個在全省推行中小學春秋假制度的省份。
早在2004年,杭州就率先在全國啟動實施中小學春秋假制度。今年9月,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fā)《關于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相應縮短寒暑假時間,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務消費時間。在外界預期中,各地春秋假或將加速落地。
如今,曾對杭州“獨有”的額外假期羨慕有加的浙江其他城市,終于有了同樣的“優(yōu)待”;而隨著更多地方開始加入春秋假浪潮,也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孩子放假,家長怎么辦?
在杭州工作的小鐘,春秋假期間帶孩子出國旅游已成為一種習慣。經過20年探索,杭州的春秋假時間基本已經固定,即“五一”和國慶兩個大假各向前延長3天。
她將這3天視為杭州人特有的“福利”——當其他人為扎堆出行而焦慮時,他們獨享著能夠錯峰出行的余裕。
國慶前夕,杭州中小學生迎來秋假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但春秋假最初的目的并非便于旅游。據《浙江日報》報道,在推出春秋假改革方案之前,杭州市教育局曾做過調研,由于傳統(tǒng)的兩個學期對學生的精力構成考驗,春季又是青少年長身體的關鍵時期,因此調整時就把春假放到了重要的位置。
春秋假也最早出現在杭州2004年出臺的《調整中小學假期和作息時間的意見》中。當時,杭州首個春假連著勞動節(jié)和兩個雙休日,整整有16天,堪稱“小寒假”。為了騰出假期,杭州調整了春假后的學期每日作息、延遲學期結束時間,調整學期節(jié)奏的目的頗為明顯。
杭州的春景恰好成為春假完美的“背景”。春天的西湖之美,多了孩子們賞花踏春的身影,也為假期提供了新的內涵。
杭州西湖 圖片來源:新華社
伴隨杭州春假逐步調整縮短至3天,其他浙江城市也開始摩拳擦掌。
一個重要節(jié)點出現在2013年——《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發(fā)布,這也是首個與春秋假相關的國家級政策,其中明確規(guī)定,在放假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高等學??山Y合實際調整寒、暑假時間,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學放春假或秋假。
根據當地媒體報道,在國家層面總體推動下,2015年,大部分浙江城市開始試行春秋假,主要在普通高中階段實施,與之相匹配的是一種“一學年二學期四學段”的新教學方式。
春秋假也開始更緊密地與休閑相關聯。2019年,國家發(fā)改委等九部門聯合印發(fā)《關于改善節(jié)假日旅游出行環(huán)境促進旅游消費的實施意見》,再次明確“各地可以結合氣候環(huán)境等情況統(tǒng)籌寒暑假時間,制定出臺中小學放春假或秋假的辦法”,意在“引導職工家庭在適宜出行季節(jié)帶薪休假”。
到今年,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fā)《關于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進一步提出春秋假的制定“在不改變放假總天數和教學時間總量的前提下”進行,目標也同樣在于“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務消費機會”。
更多省市也加入春秋假的行列。此前,湖北的恩施,廣東的廣州、佛山等地已不同程度地探索春秋假制度,而在今年新一輪政策出臺后,江蘇、四川成都等地也釋放出即將跟進的信號。
如果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是教育部門探索春秋假的初衷,那么,在提振消費變得愈加重要、以服務消費為主的休閑經濟不斷發(fā)展的當下,提振文旅消費的溢出效應已然成為春秋假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
與小鐘類似,選擇在春秋假旅游的杭州家長不在少數,而為解決一些家長的時間問題,杭州還衍生出了針對春秋假的研學項目。據小鐘觀察,每年放假前,不少機構都會發(fā)出研學游推廣,學校還會組織相關宣介會。
更為大眾所知的是每年春假期間“走南闖北”的“杭州小學生研學團”。今年“五一”期間,“北京的地鐵上都是杭州小學生”的討論在社交媒體上走紅,故宮和環(huán)球影城成了集聚地,甚至有人調侃,無論是拼“假期余額”還是“約票手速”,都不是杭州小學生的對手。
圖片來源:杭州發(fā)布
與之相呼應的是,杭州研學游也出現新爆點。有當地旅游企業(yè)發(fā)現,隨著杭州“六小龍”出圈,科技主題的研學產品資訊和報名人數翻番,科創(chuàng)旅游的火爆補上了杭州研學經濟供給的一端。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高級顧問專家、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市場與價格研究所前所長楊宜勇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分析,春秋假對居民消費的拉動效果受政策配套、收入預期與市場供給等多種因素制約。從短期(1至2年)看,春秋假可以貢獻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0.4%~0.6%的增量,長期(3至5年)則可提升至約1%~1.66%。
而浙江發(fā)展休閑消費潛力頗高。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休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撰文提到,一方面,浙江作為全國經濟大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費支出均位居全國前列,且逐年增加趨勢明顯,奠定了堅實的休閑消費物質基礎;另一方面,浙江省休閑及相關產業(yè)發(fā)展迅速,休閑產品豐富,正進入高質量發(fā)展新階段。
如何更好釋放春秋假對消費的帶動效應?一個被不少人提及的因素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推出春秋假,為避免擁堵影響休假的質量,“錯峰”就變得愈加重要。
聚焦浙江各市,“錯峰”正是一個突出特點。以今年秋假為例,除杭州安排在國慶前外,絕大多數城市春秋假都安排在11月的不同時間,與周末相連,形成5天假期。其中,寧波的秋假安排在11月12—14日,衢州為11月19—21日。溫州則將今年秋假定在11月期中考后,具體時間由各縣(市、區(qū))定。
在楊宜勇看來,當帶薪休假制度全面落實、市場形成差異化產品、消費習慣從“集中爆發(fā)”轉向“分散常態(tài)”,春秋假的“增量效應”將逐漸顯現。
但孩子“非常規(guī)”放假,也不免引發(fā)家長的另一重焦慮。
隨著越來越多的省市傳出春秋假即將落地的信號,一輪新的討論在網上蔓延開來。一種代表性的說法是:“孩子有假我沒假”“雙職工難以協(xié)調時間陪伴孩子”“不如不放假,由學??搭櫢钊税残?rdquo;……
時間倒推到10余年前,浙江各市也曾面臨類似的問題,而到現在,“適應”和“贊同”已成為大部分家長的普遍態(tài)度。
圖片來源:杭州發(fā)布
與小鐘類似,提前規(guī)劃年休假時間,與孩子一起在春秋假出行,是很多家長的選擇。而在國企工作的多多,則延續(xù)寒暑假的做法,帶著孩子到單位看書學習。其透露,孩子多的時候,甚至能單開一個會議室,變身成為他們的假期“自習室”。
多位家長也提到,由于不少家長選擇出行,平時管護孩子的托班都會停止服務,學校也會盡量避免在此時開設各類培訓班,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不便。
而在推行春秋假20余年后,杭州終于謀劃對此“動刀”。
今年4月,杭州教育局發(fā)布《進一步完善春秋假實施的通知》,提出參照暑期托管的做法,提供春秋假托管服務,且托管服務不收取托管費。數據顯示,今年春假期間,杭州共開設278個免費托管點,服務7274名學生。
借托管班的開設,杭州還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春假學堂”。比如,有的以科技為特點,開設數字人、AR眼鏡、虛擬實驗等課程,也有的組織近距離“研學”,參觀社區(qū)工作、體驗社區(qū)活動。
與此相比,不少新“跟進”的城市,則早早將相關保障措施納入春秋假制度當中。
作為浙江最后一個推出春秋假相關政策的城市,紹興一面解決家長休假問題,“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建立與中小學春秋假相銜接的休假制度,積極引導、支持和鼓勵用人單位落實彈性休假、錯峰休假等”;一面提供托管服務,“在春秋假期間開設‘春(秋)令營’、假日營等項目,為帶孩子出行難、孩子看護難的家庭就近就便提供公益托管服務和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事實上,2023年紹興市教育局在對該市人大代表建議的答復中就曾提到,春秋假的推廣面臨多方面難題,其中之一正是,由于中小學生春秋假涉及到整個社會的假期體系,比如家長的帶薪休假制度,實施的難度很大。
但杭州市春暉小學副校長來婉萍在接受采訪時也曾提到,從杭州的經驗看,慣性已經形成,家長只要有能力,還是非常愿意用請年假等方式,陪孩子一起度過這“額外”的假期的。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圖文無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